2011年度工作总结

日期:2011-12-30 浏览:1567
字号:
【大】【中】【小】
分享到:

2011年,泸州市残联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残联的关心支持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中央7号文件、省委14号文件、市委18号文件精神,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两个体系”建设为主线,全面推进为残疾人提供“量体裁衣”式个性化服务和民生工程,较好地完成了康复、教育、就业、扶贫、文化、体育、宣传、维权等各项任务,进一步改善了残疾人民生状况,为泸州残疾人事业的和谐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现将工作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一、狠抓党建工作,着力推进机关建设和干部队伍思想作风建设

今年以来,市残联坚持以党风廉政“三化”建设、创建“四好”领导班子、“创先争优”、“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和建设学习型机关等活动为载体,认真开展以“人道、廉洁、服务、奉献”为主要内容的残疾人工作者职业道德建设,机关文明程度进一步提升,党风廉政建设制度进一步落实,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工作者的发展意识、创新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进一步强化。

在廉政建设活动中,认真开展廉政风险防范管理,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廉政准则、问责暂行规定和廉政风险防范管理有关知识,认真查找思想道德风险点和岗位职责风险点,建立健全防范思想道德风险、岗位职责风险、制度机制风险的制度机制,切实做到前期预防,中期监控,后期处置,综合治理,较好的完成了党风廉政“三化”建设工作任务,党风廉政建设取得新成绩。

在效能建设活动中,按照“高位求进、加快发展”的工作基调,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领导对行政效能建设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全面落实首问负责制,认真实行限时办结制,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编制党务公开目录,建立健全例行公开、主动公开、依申请公开、党内情况通报、党内情况反映、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党组织办事公开以及责任分工、监督检查、考核评价和党员意见收集反馈等制度,积极推进党务公开。切实改进机关作风,大力整治“庸懒散”,机关工作效能全面提高。

在“挂包帮”活动中,切实为帮扶村谋发展,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市残联领导多次深入叙永县马岭镇清凉洞村开展调研,帮助协调落实公路建设项目,指导制定产业发展规划,调整产业机构,建立专业合作社,发展林下乌骨鸡和糯稻种植项目。全年结对帮扶14户贫困群众,为42名办证残疾人提供了“量体裁衣”式个性化服务,开展残疾人及其家属、困难群众实用技术培训2期160人,赠送脱温土鸡苗8500只,帮助实现全村连片竹林面积达5500亩以上,干旱期间送去1万元抗旱资金,资助2万元用于村级阵地建设。在“全国助残日”慰问挂钩村贫困残疾人、“六一”慰问留守儿童、“七一”慰问贫困党员、元旦春节期间慰问困难群众30户。

市残联各科室广泛践行科学发展理念,稳步提高机关管理水平,深入推进机关精神文明建设,纪检、普法、综治、卫生、保密、档案、计生、双拥、妇女儿童、无偿献血等工作任务全面完成。

二、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推进为残疾人提供“量体裁衣”式个性化服务工作

在全省残疾人工作会议召开之后,我市及时组织学习了会议精神,并针对“量体裁衣”式个性化服务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市残联成立了以党组书记、理事长何平为组长,党组成员、副理事长马骊骈为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量体裁衣”式个性化服务工作领导小组。领导组下设立了办公室(简称“量服办”),安排了专人负责具体工作。领导组及时召开会议,研究制定了工作思路、实施方案,确保“量服”工作人员、经费和措施三落实。

5月6日,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关于为全市残疾人提供“量体裁衣”式个性化服务的通知》(泸市府办函〔2011〕106号),要求各区、县政府将为残疾人提供“量体裁衣”式个性化服务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和总体安排,以建设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为主线,按照“普惠+特惠”的原则,着力解决广大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最大限度地使残疾人得到更多的保障和服务,构建起残疾人事业社会管理的长效机制。《通知》对全市推行“量体裁衣”式个性化服务的工作措施、进度安排和市、区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各级的职责提出明确的要求,下达了2011年度和“十二五”期间为残疾人提供“量体裁衣”式个性化服务的主要目标任务。即:2011年各区、县启动“量服”工作,相关工作要覆盖到每一个村(社区);全市进网入库残疾人达到5.6万名,每个村(社区)至少要有10名残疾人得到个性化服务。“十二五”期间,为残疾人提供“量体裁衣”式个性化服务得到全面推行。

按照市政府的要求,我市于5月6日在泸州大酒店召开了为残疾人提供“量体裁衣”式个性化服务工作培训会。各区、县残联理事长、副理事长、“量服办”主任、市残联机关及直属事业单位全体职工参加了培训。培训期间,市残联领导就开展“量服”工作作了具体部署。市残联各科室负责人就如何开展各业务领域的量服工作进行了讲解。各区、县残联理事长就开展“量服”工作的准备情况和工作打算进行了相关汇报。通过培训,区、县残联领导和具体工作人员详细了解了“量服”基本知识,掌握了基本业务流程,明确了目标任务,为做好“量服”工作,推进“两个体系”建设奠定了扎实的业务基础。

各区县积极行动,全面启动“量服”工作。全市培训市、区县、乡镇(街道)、村(社区)残联干部2168人。泸县和古蔺县76名乡镇长及分管领导参加了培训。市残联编印《量服手册》2100本,县区编印《服务指南》10万余份,先后下发至各村(社区)。同时,市残联在《泸州日报》刊登专版宣传“量服”工作。乡镇(街道)、村(社区)的残疾人工作者逐户深入到残疾人家庭,了解、掌握残疾人的基本状况和各方面需求,详细填写《四川省残疾人基本状况调查表》、《四川省残疾人需求情况调查表》。泸县、古蔺县、龙马潭区残联和太福镇、安宁镇等乡镇政府还制定了与进网入库残疾人数量挂钩的工作经费补助和奖励政策。期间,市区县残联加大督查力度,确保工作进度和质量。截至12月底,全市录入残疾人总数72716人(已修改完善信息数62692人),其中:个性化服务计划数62461人,个性化服务落实数62131人。计划服务覆盖率85.9%,落实服务覆盖率85.44%,是省上下达任务的207.1%。覆盖全市各县、区的每一个村(社区)。每个村(社区)平均有36名残疾人家庭享受到此项服务。

三、加快残疾人文化建设,努力营造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良好氛围

今年,我市深入开展“温暖万家行”活动。元旦、春节、“助残日”和“六一”儿童节期间,全市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领导带队,深入乡镇(街道)、村(社区),走访慰问残疾人7028名,发放残疾人慰问金、慰问品总计金额122.4万元。

4月18日至23日,泸州市2011年残疾人文化艺术活动周活动在四县三区全面展开。各区县的残疾人文化艺术日系列活动高潮迭起,精彩纷呈。参加表演和作品展示的残疾人达500名,演出节目105个,展示作品400余件。上万人次观看了文艺演出和展品展出,残疾人的特殊才艺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充分肯定。

5月13日,由市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主办,市残疾人联合会、市文化新闻出版局、市广播电影电视局、市教育局承办的泸州市庆祝建党90周年暨第二十一次全国助残日和残疾人文化艺术活动周颁奖晚会在江阳艺术宫举行。晚会让更多的残疾人走出家门、融入社会,充分地展现了我市残疾人乐观向上和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极大地丰富了全市残疾人的文化生活,推动了残疾人文化事业加快发展,进一步营造了和谐文明进步的社会氛围。

5月29日至6月1日,在绵阳举办的四川省首届残疾人文化艺术节上,我市代表团参加了所有8个项目的表演和展示,获得2项金奖、2项银奖、1项铜奖和优秀组织奖。其中,舞蹈《豆花飘香》和《酒妹》分别获得了金奖和铜奖,手工艺品《核桃迎宾瓶》获得了金奖,书法作品《对联》获得了银奖,摄影作品《自强不息》获得了银奖。省委常委、省委总工会主席李登菊、副省长张作哈、省残联理事长毛大付等领导同志分别来到泸州展馆参观,对我市残疾人的书法、美术、摄影和手工艺品给予了高度评价。获悉此消息后,市委书记朱以庄同志亲自批示:“对我市组团参加全省首届残疾人艺术节所取得的优异成绩表示热烈祝贺!对全市残疾人和残疾人工作者表示诚挚的慰问。希望大家继续发扬自强不息的精神,去追求更加美好的未来。也希望全社会都来关心残疾人,支持残疾人事业。”刘国强市长批示:“我市在残疾人艺术节载誉归来,体现了我市残疾人自强不息,顽强拼搏,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我们要以此为契机,把我市的残疾人事业搞好,为残疾人提供更好更多的学习、工作展示的机会,让他们象正常人一样快乐幸福!”

在四川省首届残疾人艺术节“娇子杯”挑战命运电视大赛上,我市荣获“优秀节目奖”。

为积极配合省残联组队参加全国第八届残疾人运动会,市残联党组成员、相关科室多次赴成都、峨眉、内江等运动员集训地点看望慰问运动员,为他们送去慰问金和慰问品,并在运动员放假过程中,安排本地教练对他们进行训练,做好充分的后勤保障工作。全年为省上集训运动员投入资金5万元。在全国第八届残疾人运动会上,我市女运动员刘有银获得一银两铜的好成绩,为四川代表团增光添彩。

四、加强残联组织建设,进一步完善残疾人工作体系

全市按照残疾人组织基层化、残疾人工作社区化的要求,围绕“机构健全规范、队伍稳定实干、服务功能完善”的目标、“城镇抓社区,农村抓乡村”的工作思路,进一步深化残疾人基层组织建设。今年,全市按照省残联的安排,组织了14名残联干部到川大学习。市、区县举办残联干部培训班16期,培训专兼职残联干部2067名,基层残疾人工作者参加培训率为89%,残联干部的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残疾人踊跃办理第二代残疾人证,办证残疾人已达74864名。残疾人专门协会普遍建立,开展活动所需的资金、人员和办公地点问题得到较好解决。各级专门协会积极组织残疾人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大力宣传现代、文明的新残疾人观,营造了残疾人和健全人和谐生活的浓厚氛围,较好地发挥了“代表、服务、维权”的作用,实现了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和“三个活跃”的目标。泸县精神残疾人及亲友协会评为“十一五”全国残联专门协会工作优秀单位。

11月21日,市残联召开座谈会,传达了省残联关于贯彻落实省委九届九次会议精神的要求和市第七次党代会精神,认真讨论了我市残疾人文化体系和道德体系建设的目标、思路和措施。会议确定了加强泸州残疾人文化建设的“六个一”举措:一是搞好一个规划,即泸州市残疾人文化建设总体规划。二是要建好一个中心,即市、区(县)分别筹建一个残疾人文化体育综合服务中心。三是每年组织一次残疾人“改变命运”读书活动。四是树立一批残疾人自强模范和扶残助残先进典型,组织宣讲团,大力宣传泸州残疾人“自强不息、感恩奋进”的感人事迹,弘扬扶残助残的传统美德。五是每年推出一批反映泸州残疾人文化生活和特殊才艺的精品力作。六是每年举办一次残疾人文化艺术节,展示残疾人特殊才艺。

五、以民生工程为重点,狠抓惠民措施的落实

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下达2011年职能目标和民生工程任务的通知》精神,市残联将2011年度的民生工程目标任务分解到了各科室和各区县残联,做到工作任务、责任单位、责任人“三落实”。截至12月底,全市投入经费187.4万元,新增城镇残疾人就业1228名,完成了目标任务的111.64%。通过基地扶贫、项目扶贫、挂包帮扶贫以及其他社会各界结对帮扶等形式,投入经费926.5万元,帮助4840名农村贫困残疾人发展生产、增加收入,完成了4400名任务数的110%。社会保障工程“阳光家园”计划居家托养和机构托养工作有序开展。落实资金159.06万元,居家托养人数2651名。落实资金205万元,集中托养人数98名。资助集中托养机构3家,完成资助任务的300%。全市投入经费42.77万元,为有需求的残疾人实施无障碍改造325户,完成目标任务数的108.33%。全市扶残助学帮助591名残疾学生入学。其中,中国交通银行助学项目救助残疾人大学生2名,完成全年任务的120.12%。义务教育阶段在校残疾学生共2060人,完成全年任务的111.35%。义务教育阶段适龄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87.88%。

六、以绩效考核为抓手,全面推进业务工作

1、康复工作:全市配发各类残疾人辅助用具1890件,为5957名贫困精神病患者提供了免费服药,为592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复明手术,向八一康复中心输送白内障患者203例,脑瘫儿童、自闭症患者、智障儿童康复训练17例,股骨头坏死手术18例。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工作进展顺利,同爱德基金会、美国福音信义会、国际克里斯多夫国际防盲组织的合作与交流进一步加强。全市康复训练肢体残疾人1004名、定向行走训练199名、低视力康复训练22名、语训聋哑儿童59名、智障儿童93名、自闭症儿童60名。残疾人康复需求调查工作圆满完成,筛查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95648名。在第十二次全国“爱耳日”和第十六个全国“爱眼日”来临之际,我市分别围绕“康复从发现开始,大力推广新生儿听力筛查”和“关爱低视力患者,提高康复质量”的活动主题,组织专业医生开设咨询热线,开辟宣传专栏,印发宣传手册,赠送药品,广泛宣传普及爱耳、爱眼卫生知识以及残疾预防知识,深受群众欢迎。

2、社会保障工作:全市符合条件的60岁以上农村低保老年残疾人100%纳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县100%出台了农村重度残疾人由政府代其全额缴纳最低标准的养老保险费政策,本年度农村重度残疾人参保率达100%。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县100%出台了城镇重度残疾人由政府代其全额缴纳最低标准的养老保险费政策,本年度城镇重度残疾人参保率达100%。其他残疾人参保率高于当地平均水平。城镇和农村低于最低生活保障线的贫困残疾人实现了应保尽保。

3、扶贫解困工作:全市紧紧围绕国家、省、市关于残疾人扶贫解困的总体部署,结合地方实际,积极开展残疾人扶贫解困。合江县、纳溪区、龙马潭区2011年康复扶贫贷款项目的申报工作按时完成。落实完成康复扶贫项目贷款计划1300万元,贴息资金39万元,到户贷款计划260万元,贴息资金13万元。各地以残疾人扶贫基地为依托,积极实施残疾人扶贫解困。“单位包村、干部包户”、“一帮一”、“众帮一”等助残扶贫活动持续开展,各级部门和干部职工结对帮扶贫困残疾人4840户,帮扶资金达926.5万元。纳溪区、龙马潭区各建成一个扶贫基地。叙永县、古蔺县扶贫开发重点县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全部实现应保尽保和应扶尽扶。各级积极举办农村贫困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班,培训农村贫困残疾人6265名。

4、就业工作:各级残联利用集中安置、分散按比例就业和自主就业三种主渠道,通过开展“就业援助月”活动和联系企业、发布信息、组织定向培训等方式,积极为残疾人就业铺路搭桥。全市举办23场残疾人就业专场招聘会,新增城镇残疾人就业1228名,完成1100名就业任务的111.64%。投入资金114万元,开办了保健按摩、车工、家电维修等培训班23期,培训残疾学员1250名完成全年任务的113.64%。按时完成19名盲人医疗按摩人员考试工作。开展了城镇残疾人就业和培训状况调查,并录入了管理系统。输送人员参加全国第四届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获得1个三等奖和2个拼搏奖,为四川争取了新的荣誉。

5、教育工作:组织开展了残疾儿童学前教育机构情况调查。协调教育部门开展了全市未入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统计。完成了2010学年残疾大学新生家庭经济状况调查摸底及情况上报工作。同教育部门一起开展了“交通银行园丁奖”评选推荐工作,推荐上报候选人3名,其中,江阳区特校肖敏荣获“中国交通银行园丁奖”。有序开展2011年残疾大学生招录相关工作,印发了《关于做好2011年普通大专院校残疾考生录取工作的通知》。市县区发放助学金25.5万元,帮助了30名残疾大学生和85名残疾人子女顺利进入大专院校学习。

6、文体宣传工作:在全国第二十一个助残日来临之际,全市紧紧围绕“改善残疾人民生,保障残疾人权益”的主题,通过走访慰问残疾人,举办残疾人文艺晚会,在城市干道、休闲广场悬挂大幅氢气球标语,组织文艺宣传小分队深入城市社区、乡镇、农村宣传,广泛开展多种多样的宣传活动,努力营造全社会扶残助残的新风尚。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残协、志愿者等纷纷以实际行动开展扶残助残活动,走访慰问特困残疾人500户,发放慰问金、慰问品折价约20万元,赠送书籍、学习用品5000余册。新闻媒体高度关注残疾人工作,大力宣传残疾人事业。全年刊载有关残疾人工作和活动的报道59篇,电台播报18次,电视台播出新闻27条,电视专题片4部。四川日报、华西都市报等省级平面媒体刊载文章5条。网络媒体刊载报道98条。

7、法制维权工作:全市启动了新《泸州市残疾人救助保障办法》和《泸州市残疾人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制订工作。各地进一步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和重大侵权案件查处力度,切实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泸县建立省级法律援助工作站1个。各级残联接待残疾人来信来访1128件次,无越级上访和群访。领导批示件和信访案件办结率达100%。全年共向882名驾驶机动轮椅车的残疾人发放燃油补贴22.27万元,确保国家补贴资金安全及时兑付到位。积极协调公安、交警、车管、交通、运管、驾校等部门和单位,为残疾人提供C5驾照培训。

8、信息化建设:全市继续落实“信息直报”和“定期通报”制度,切实提高信息报送的时效性和采用率。1至12月,全市各级残联编发工作简报62期,报送各类信息182条,起到了宣传残疾人工作的重要作用。98条信息被中国网络电视台、中国残联、省残联等多个国家、省级媒体刊载和领导批示。其中,39条信息被中国残联网站采用,11条被省残联采用。残疾人基层统计台帐建设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统计数据质量得到保证。

9、基金会工作:四川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泸州办事处经省民政厅批准成立。办事处对全市设立的258台“爱心助残”多媒体募捐箱进行了及时的维护管理,使募捐、宣传平台正常运转。按时完成了省福利基金会交办的轮椅捐赠等工作任务。



二O一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